近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发布公告,对19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GB 2519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中的复原乳相关内容被删除或修改。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灭菌乳》国标的修改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灭菌乳的术语或定义部分,删除了“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的内容;添加原料的要求中删除了“4.1.2乳粉应符合GB 19644的规定”;对于添加乳粉的灭菌乳产品,删除了在包装处标识“复原乳/奶”相关信息的内容。
在标准起草基本情况方面,修改单的编制说明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乳品产业的发展,灭菌乳产品已基本不再使用复原乳生产,为促进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对该标准中复原乳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使用复原乳加工的其他产品可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若《灭菌乳》修改单通过公示并实施,意味着国产常温纯牛奶将告别允许使用复原乳的时代。”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修改是继2023年12月对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公开征集意见稿发布后,《灭菌乳》国标迎来的再一次新动向。
灭菌乳禁止添加复原乳,即在生产过程的工艺选择上,不能再通过添加乳粉的方式来促使蛋白稳定达标,而需要靠浓缩技术保证灭菌乳的品质。
实际上,如今市场上的牛奶按照不同的消毒方式,大致可分为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奶两大类。按照现有标准定义,灭菌乳采用超高温灭菌技术,保质期可达6个月以上,常温储存即可。巴氏奶则通常采用低温巴氏杀菌工艺,保质期在7天-15天,且需冷藏储存。两者的另一主要区别就在于,灭菌乳除使用生牛乳作原料外,还可添加复原乳作为原料,但巴氏奶不允许使用复原乳。
涉及此次修改的复原乳,在日常消费中也不难见到。其又称“还原奶”或“还原乳”,是指把牛奶干燥成乳粉后,再添加一定的水或牛奶制成的乳液。“复原乳多被应用在部分中低端酸奶、调制乳及乳饮等品类的产品中。”
记者通过走访线下商超发现,以调制乳旺仔牛奶和含乳饮料AD钙奶等被大家熟知的产品确把复原乳作为原料之一。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25191相关规定,调制乳的原料除生牛(羊)乳(含量在80%以上)外,还可添加其他原料(如复原乳)或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等,含乳饮料是以乳和(或)乳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的蛋白饮料。
而记者通过查询电商平台发现,伊利红枣风味发酵乳、光明益生菌风味发酵乳、蒙牛鲜果粒风味酸奶等不少国产品牌的酸奶配料表中目前均含复原乳(乳粉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修改禁用复原乳加工的乳品仅涉及灭菌乳,其他乳品如酸奶、调制乳等仍可按有关规定执行。简言之除灭菌乳外,其他乳品的原料仍可继续使用复原乳。
原来允许添加复原乳,现在为何进行禁用该成分的修改?宋亮将其归因为,乳品消费需求升级给杀菌奶的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认为,因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乳品的消费需求,原来的巴氏杀菌奶供不应求。在此背景下,不受冷链运输条件约束的常温奶更符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叠加原来灭菌乳的加工工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导致部分乳企采用复原乳作为原料进行生产。
此次修改正式发布实施将对乳品消费有何具体影响?宋亮表示,“纯牛奶中禁用复原乳对中国乳业来说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因为生乳在新鲜度、口感风味、营养价值等方面都优于复原乳,这从本质上将促进乳品品质的进一步提升,也必然为未来的乳品消费市场带来正面的推动作用。”
“禁用复原乳后,部分低端的酸奶可能会继续使用乳粉,但是中高端酸奶一定会使用生乳”,宋亮补充道,“因为酸奶对于生乳的品质要求很高,实施标准修改客观上将促进国产常温奶的品质化发展。”
对于乳品价格是否受到影响,宋亮预测,由于目前国内的生乳价格普遍偏低,所以国产乳品的生产成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不过,禁止使用复原乳后,奶源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灭菌乳的成本也会随之同步上涨,这使得国内的牛奶价格未来可能出现较小幅度的上升。
与此同时,在过去乳业市场全球一体化、互相渗透、相融共生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会淡化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之间严格的差别。随着进口奶粉进入中国庞大的市场,其与国产奶粉的界限也为此弱化。“灭菌乳不再允许添加复原乳,进口奶粉在国内的使用将减少,国产奶源与国际供求关系的联动性削弱,这将重新使得国内白奶的价格与生乳价格形成有效联动。”宋亮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