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婴童品牌网 > 孕婴童行业资讯 > 孕婴童研究 > 进口奶粉二次配方注册量下降 中小品牌转型跨境购不乐观

进口奶粉二次配方注册量下降 中小品牌转型跨境购不乐观

婴童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3-8-15 9:59:26
摘要:截至2023年6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共批准107家工厂的749个配方产品通过注册,其中海外工厂19家,涉及的107个配方占配方总数的比重不足15%。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并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目前依然有不少海外工厂尚未拿到二次配方注册资质。

据第三方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共批准107家工厂的749个配方产品通过注册,其中海外工厂19家,涉及的107个配方占配方总数的比重不足15%。

据业内人士透露,婴幼儿奶粉新国标及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对企业生产、研发等各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海外奶粉工厂现场核查相对不便,加之注册申请时间较长、综合成本可达500万元到800万元,一些海外中小奶粉品牌因此退出申请,还有一些未通过注册的企业转向成人粉、营养品或跨境购方向,但前景不被看好。

海外工厂二次配方注册量占比不足15%

不久前,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并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对如何进一步严格配方注册、优化审批流程、促进配方研发、鼓励企业创新等从立法层面予以明确。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可追溯到2016年,当时被业内形容为“史上最严”的婴幼儿奶粉法规。其中规定,一个工厂最多只能申请注册3个系列、9个配方,且5年有效期届满后需重新申请注册。这也意味着2017年首批通过配方注册的婴幼儿奶粉需在2022年之前重新递交申请,即开展“二次配方注册”。作为二次配方注册的重要标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新国标已于2023年2月22日正式实施。

据第三方统计,2020年底,共有440个系列1311个配方通过首轮注册。截至2023年6月30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批准107家工厂的259个系列、749个婴配产品通过注册,其中包括境内88家工厂的642个配方,海外19家工厂的107个配方。

以2020年首轮配方注册数为参照,目前二次配方注册获批数量仍相对较少,其中海外工厂配方数量占比不足15%。

已获得二次配方注册的19个海外工厂集中分布在荷兰、爱尔兰、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以及大洋洲的新西兰,其中通过注册数量最多的国家是荷兰,约占海外工厂配方总数的29%,新西兰以27%的占比排在第二。这些工厂涉及的奶粉企业及品牌主要包括惠氏、雀巢、美赞臣、达能、菲仕兰、伊利大洋洲乳业、澳优荷兰Pluto工厂和Lypack工厂、雅士利新西兰乳业、蓝河乳业、新莱特乳业(a2奶粉生产方)等,其中惠氏荷兰公司、蓝河乳业有限合伙公司、美赞臣荷兰公司均有9个配方通过注册。

“荷兰是最早就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与中国签署合作备忘的国家,我们也是首批开展现场核查、完成配方注册的海外企业。”菲仕兰中国区高级副总裁杨国超向记者透露,开展合作备忘需要申请企业、所在国政府等各方力量推动,“2021年中荷相关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后,2022年1月我们老国标产品就批下来了,今年1月皇家美素佳儿新国标产品也已获批。”

连锁母婴品牌“爸爸爱”创始人唐利认为,与进口奶粉相比,目前国产品牌竞争优势更为明显,渠道对通过二次配方注册的产品更有信心,消费者也不用担心断货问题。以目前的注册通过情况来说,市场选择国产奶粉的机会大于进口奶粉。而已通过注册的进口奶粉也会获得渠道和消费者认可。

随着本地化操作、渠道下沉、控货稳价和市场管理更加精细化,外资奶粉在华业绩自2022年起止跌回升。2023年上半年,雀巢婴儿营养业务在能恩特殊营养解决方案和惠氏启赋带动下,实现中个位数增长。同期,达能爱他美奶粉在中国市场继续稳健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得益于婴幼儿奶粉“皇家美素佳儿”在中国市场超高端品类的稳健增长,今年上半年,菲仕兰专业营养品业务收入增长17.1%至5.82亿欧元,营业利润增长30.9%至1.27亿欧元。

有海外企业主动放弃注册申请

也有一些海外奶粉工厂仍在苦等“过关”,或主动放弃二次配方注册申请。

一位奶粉贸易商告诉记者,其早期合作运营的一款澳洲产婴配粉主动放弃了二次配方注册申请,原因包括国际关系环境、配方注册对企业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此前疫情对奶粉工厂现场审查的影响,以及申请配方注册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相对较高等。

“工厂想要拿到配方注册资质,需拿到批量样品的全项检测报告,仅此一项花费就在180万元—200万元,再加上编写材料、咨询费用、支付第三方法律法规的服务费用等,综合成本在500万元—800万元。首次配方注册时,海外工厂按原认监委要求提供技术资料即可,现在需要现场审查,审查内容更细更多更严格,且相比国内工厂不是那么便利,尤其在此前疫情期间。”该贸易商说。

截至目前,澳洲尚没有一家工厂拿到二次配方注册资质,其中就包括网红羊奶粉Bubs。早在2019年,Bubs就与贝因美合作,后者既是其当时在中国市场的独家运营商,也为Bubs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合规和奶粉配方注册提供建议,当时Bubs还有意收购贝因美北海工厂所有权以生产中文标签婴配粉,但最终未能如愿。之后,Bubs又想将黑龙江“Anjia”乳业的首轮配方注册资质申请延续并为己所用,但截至今年6月底,尚未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准。为此,Bubs已要求“Anjia”乳业撤回与Bubs相关的配方注册申请,并试图以其澳洲Deloraine工厂重新提交注册申请。

作为中小婴配粉品牌代表,“坦图思慕尔”的配方注册过程也较为波折。该奶粉2019年上市,由澳洲坦图(Blue Lake Dairy Group,简称“蓝湖乳业”)与杭州千岛湖康诺邦健康产品有限公司(简称“康诺邦”)联合研发。蓝湖乳业澳洲奶粉工厂虽在2017年12月取得在华注册资质,但产品配方注册申请迟迟未能获批。另一方面,康诺邦公司申请注册的“美仑加”系列婴幼儿奶粉拿到首轮配方注册资质后并未上市,而是在2019年9月经批准更名为“思慕尔”,外包装商标也由“美仑加”变更为“坦图光辉”。

坦图奶粉操盘人、杭州高歌坦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康辉7月31日向记者透露,蓝湖乳业之后出于多种原因放弃了配方注册申请,而“坦图光辉”奶粉至今仍在等待二次配方注册“通关”。何康辉已做好两手准备,今年6月坦图商贸成为光明乳业“致优”奶粉的代理商。

转做跨境购前景不被看好

据何康辉了解,未通过配方注册的海外奶粉品牌或运营商,主要有两大转型方向,一是转做儿童奶粉、成人粉,主打进口奶源牌;二是产品通过跨境购或代购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对于跨境购,何康辉并不看好,“按照中国婴幼儿奶粉标准来说,未通过配方注册的奶粉实际上是达不到新国标要求的,在国内消费者认知里是‘二等产品’,不会有太大体量。”

乳业专家宋亮也向记者证实,一些海外婴幼儿奶粉品牌已转做成人粉、儿童粉,多为代加工企业。“这个方向难有大发展,只能赚点小钱,主要原因是此类企业没有研发实力,在终端产品推广和消费者教育环节较为薄弱。如果配方注册长时间不落地,一些海外奶粉企业或转做跨境电商,走的也是小众路线,无法进入销量更大的线下渠道,前景堪忧。”还有一些海外品牌或团队因奶粉毛利下降,转做眼下渠道正在热推的营养品。

受相关因素影响,2021财年,Bubs对中国市场的直接总收入下降11%,传统代购渠道对其澳洲市场销售额的贡献急剧下降。为此,Bubs重新制定了供应链和中国渠道策略,试图通过保税仓模式进行跨境购贸易,这一举措也抵消了代购流失的部分损失。在经过2022财年的业绩上涨后,2023财年三季度,Bubs总收入下降10%至1580万澳元,美国和澳大利亚市场的强劲增长被中国和其他海外市场的销售不佳所抵消,其中国市场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56%,且有大量成品库存。

今年6月通过二次配方注册的新西兰a2牛奶公司,跨境购业务也曾受到冲击。2021财年,a2牛奶公司婴幼儿营养品收入为9.14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35.8%;英文标签配方奶粉(主要通过跨境电商和代购进入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51.8%至3.57亿新西兰元。a2公司在2月发布的2023财年半年报中称,在英文标签渠道中,代购销额下滑明显,预计英文标签奶粉市场将继续受到不断变化的渠道和继续向中文标签奶粉市场转移的影响。

唐利告诉记者,过去跨境购奶粉之所以受国内部分消费者青睐,主要原因在于价格优惠。以一款高端羊奶粉为例,当时国内渠道一罐中文标签产品的零售价在400元—450元,而跨境购同一品牌的英文标签奶粉价格仅要190元—250元,巨大的价格差距催热了奶粉跨境电商和代购生意。如今伴随人口出生率下降,市场集中度持续提高,前十大内外资奶粉品牌市占率可达到80%,因此国内婴配粉市场已进入集团化竞争阶段,大家都在投入更多的资源抢夺新客,加之奶粉渠道不断萎缩,奶粉价格战仍然较为激烈。目前原价300元以上的国产大品牌奶粉实际零售价仅220元左右,且产品间配方差异越来越小,跨境购奶粉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

关键词标签:进口奶粉,婴幼儿奶粉
资讯推荐
网友留言
暂无留言
在婴童品牌网请文明留言,共建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特别提示:
·如本网部分转载之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婴童品牌网联系。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 来源:婴童品牌网www.01baby.com。
婴童品牌网旗下城市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石家庄 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江苏 南京 苏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安徽 合肥 福建 厦门 漳州 湖北 武汉 江西 南昌 山东 济南
 青岛 河南 郑州 山西 太原 湖南 长沙 海南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贵州 云南 陕西 西安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