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国家及各省生育补贴政策建立健全,教育板块中婴童教育概念股走强,高乐股份、美吉姆、孩子王、威创股份等纷纷上涨。
而日前三季报大潮中,美吉姆交出的成绩单却令人咋舌——营收同比减半,利润大幅转亏。另有消息曝出,因美吉姆部分门店阶段性暂停线下授课,家长维权投诉频频。美吉姆的经营为何陷入低迷?
营收同比减半 利润大幅转亏
财报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美吉姆营收 4232.63 万元,较上年同期营收的 8652.05 万元同比减少 51.08%;前三季度营收共计 1.27 亿元,较上年前三季度的 2.61 亿元同比减少 51.29%。
回顾美吉姆 2019 年至今的各年度同期营收情况,可以发现,自 2020 年开始,美吉姆同期营收便开始负增长,且下滑趋势仍在持续。2022 年前三季度的总计营收的 1.27 亿元,仍未及 2020 年第三季度营收的 1.39 亿元;甚至仅实现了 2019 年第三季度 2.05 亿元营收的六成。
利润方面更是明显下挫,报告期内美吉姆由盈转亏,第三季度亏损 3095.72 万元,同比盈利减少 738.78%;2021 年的第三季度则盈利 484.63 万元,较 2020 年同期减少 96.12%。前三季度,美吉姆共亏损 7293 万元,同比盈利减少 310.67%。
对于营收利润的大幅减少,美吉姆在财报中解释称,今年 1-9 月,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反复,处于相应地区的部分美吉姆早教门店阶段性暂停线下授课,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同时,自 2021 年 11 月 26 日起,美吉姆暂停履行《业务托管协议》,2022 年 1-9 月不再收取相关业务托管费,影响了收益。
美吉姆还声称,其于 2021 年 12 月完成出售子公司北京楷德教育 100% 股权,今年 1-9 月合并范围较上年同期发生变化也导致营收的减少。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美吉姆共录得非经常性收益 661.58 万元,几乎约占第三季度总营收的 15.63%,而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一项便收益 648.32 万元。美吉姆表示,这一收益主要为于今年 9 月出售了子公司卡乐童年教育 100% 股权的投资收益。也正因如此,报告期内投资收益同比增长 2163.21% 至 671.82 万元。
另根据财报披露,除主营业务之外,报告期内美吉姆的其他收益共计 171.56 万元,较上年同期的 537.69 万元减少了 68.09%。原因则是由于上年同期计提了政府补助的相关受益,但 2022 年前三季度并未收到提交政府补助申请的通知而未做相关计提;以及上年同期收到 2018 年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款项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手续费返还,2022 年 1-9 月无此类事项。
除了 9 月出售卡乐童年教育给美吉姆带来了较好收益之外,美吉姆报告期内的各项开支下降,但在解释变动原因时,美吉姆几乎无疑例外的归因于其对子公司的出售。
出售子公司,成为了美吉姆经营数据提升的关键原因,那么,其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又如何?
部分门店关闭 家长投诉不断
对于主营业务的构成,美吉姆曾在公开信息中表示,其主营产品为教育服务、教育咨询。运营模式为直营及加盟、主要收入来自于向加盟商收取的加盟费、权益金、技术与系统服务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直营中心的经营收入。
从数量上看,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董秘透露,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在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拥有 516 家美吉姆与小吉姆签约早教中心。
早教中心数量仍可观,为何美吉姆盈利能力却不断下行?
在今年 9 月,有投资者质疑美吉姆 " 上海多家门店关门,侵害消费者权益,对消费者置之不理,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继续保障消费者权益?"
对于上述质疑,美吉姆表示,自 2022 年 3 月起,上海地区的美吉姆中心按照政府相关部门的疫情防控要求停工停课,经与上海中心核实,受疫情和租约到期、商场业态调整等因素影响,个别中心进行了经营调整,并已做出妥善安排。8 月 9 日上海市培训协会发布《校外培训机构恢复线下培训服务须知》后,上海地区其他美吉姆中心已经按照政府相关部门要求提交了复课申请,已经按照政府相关部门要求稳步、有序复课。
但上述质疑似乎并非个案,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 8 月以来," 美吉姆门店倒闭 " 等内容及相关消费者投诉频频出现。根据部分消费者描述,福州、青岛等多地均出现美吉姆线下门店突然关闭的情况。
尽管美吉姆做出公开回应,但目前仍不乏对美吉姆退费难的相关投诉。
在黑猫投诉上,关于盛泽凤凰汇美吉姆早教中心逾期不退款、上海黄浦区日月光店不退款后来店铺关门等关店不退费的投诉仍层出不穷。
美吉姆似乎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在 2022 年度半年报中,美吉姆表示,8 月上旬,福州美吉姆的加盟商私自关闭了区域内的美吉姆早教中心,部分位于上海的加盟店因迁址等情况,导致负面舆情。
基于以上情况,7 月底至 8 月中下旬,美吉姆经营管理团队发现加盟协议续签进展延迟等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经营管理层和财务团队基于业绩预告后的情况变化,对未来期间的现金流进行重新估计,重新计算了包含商誉在内的资产组可回收价值。随后,美吉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2000 万元,影响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1400 万元。
人事变动仍持续 中植系基因流失
关店投诉不断、业绩持续下挫,美吉姆似乎已走入低谷,随之而来的是持续不断的人事变动。
10 月 28 日,美吉姆公告称,已于近日收到公司证代闻静的书面辞职报告,称其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今年 9 月 20 日,美吉姆表示收到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石瑜的书面辞职报告。其中,董秘石瑜表示,考虑到公司于 2022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关于将公司办公总部由北京迁往天津或大连的议案》,其个人生活和家庭均在北京,在公司迁址后恐难平衡工作与生活,故辞去相关职位。
回溯此前,今年 7-8 月,共有一名董事和两名独立董事相继向美吉姆递交辞呈。
高管变动不断,中植系基因也在持续流失。今年 5 月,董事长张树林辞任,为 2020 年以来美吉姆第三名离任的董事长。
据公开信息,张树林身具中植系背景,公开资料显示,其于 1967 年出生,曾任北京金融培训中心教研部主任,恒天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副董事长,大唐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植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除了董事长辞职之外,同样有 " 中植系 " 背景的财务总监李慧和职工代表监事路璐,也因个人原因分别于 6 月 1 日、6 月 8 日离职。李慧曾任中植集团财务副总监,路璐还担任美吉姆董事长助理一职,曾在大唐财富任职。辞职后,两人同样不在美吉姆担任任何职务。
不断失去的中植系资本背景,纠葛不断的消费者退费纠纷,还有持续下挫的盈利能力,美吉姆的肃杀处境似乎与趋于火热的婴童概念赛道格格不入,美吉姆还有机会打响翻身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