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婴童品牌网 > 育儿经 > 宝宝手册 > 不同阶段婴童的睡眠特点及睡眠障碍如何处理?

不同阶段婴童的睡眠特点及睡眠障碍如何处理?

婴童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0-9-21 12:42:18
摘要: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老人存在倚老卖老、顽固地坚守旧的育儿观念以及错误的价值观的现象,对于年轻人的教育方式常常以“你们就是我这样养大的,不也很好嘛”来应对。?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老人存在倚老卖老、顽固地坚守旧的育儿观念以及错误的价值观的现象,对于年轻人的教育方式常常以“你们就是我这样养大的,不也很好嘛”来应对。

  1、对于出生3个月内的孩子

  因为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黑暗的环境中,且四肢蜷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睡觉,没有形成正常的生物钟规律。因此出生后面对与子宫内完全不一样的各种外界刺激(对光、声音的感知觉,以及味觉、嗅觉等),加之四肢伸展开,孩子会有不安全感,常常表现出昼夜颠倒。往往白天睡得很好。但是孩子的睡眠相当脆弱,且活动性睡眠每天大约为8~9小时,而且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在夜间开始哭闹或玩耍,与成人的作息时间截然相反,睡眠缺乏规律。成人往往因为不理解3个月内孩子的这种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而感到困惑或失去耐性。因此,家长首先要了解这个月龄段孩子的睡眠特点,帮助孩子分辨昼夜,逐渐建立正常的生物钟规律。

  孩子出生后,家长应该尽量在白天多和孩子说话、玩耍,而且这个时候也是早教的好时机。让孩子通过视觉更多观察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将这些信息储存在大脑中;通过听觉更多地获得语言、音乐和各种可以发出美妙声音的信息;同时通过嗅觉、味觉、触觉获得各种相关信息的刺激。当发现孩子刚刚可能还玩得很高兴,一会儿就表现出烦躁或嘀嘀咕咕、失去注意力或不再配合家长的活动,紧握拳头、揉眼睛或打哈欠,就表示孩子已经疲惫了,家长就应该及时回应,这会让宝宝提升安全感,并在一段时间内减少哭泣的次数。

  建议家长们选择在孩子犯困,但未睡着的情况下将其放入小床,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入睡。同时,在晚上开始实施入睡前的一套固定模式:

  ●睡前1小时一定要让孩子吃饱。

  ●睡前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换上干爽的纸尿裤。

  ●建立舒适的睡眠环境:温度适中(20℃~25℃),相对湿度60%~70%,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卧室安静,调暗屋内的灯光,每天固定播放同一首柔和的安眠曲,减少外界的刺激。

  ●睡眠时给予适量的棉织品衣服和被子,让孩子感到温暖而不过热;小婴儿最好用睡袋包裹(但禁止捆成“蜡烛包”),使得孩子有安全感。

  ●争取在9点前让孩子入睡。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吃着奶睡觉,这样孩子就会形成将吃奶和睡觉联系起来的条件反射,以后孩子就养成了奶睡的习惯。

  妈妈在孩子2~3个月的时候每天坚持这个固定模式,孩子一般经过2~3周的训练就会养成按时独立入睡的习惯。当然,一定要同屋不同床,孩子睡在自己的小床上。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建立这种条件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家长要有耐心。尤其是先天气质属于困难型的孩子,父母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如果家长采取了抱着、摇着、吃奶哄睡的模式,时间长了养成的就是必须抱着、摇着或者吃着奶才能入睡的习惯,以后再想纠正就十分困难。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阶段的小婴儿常常会发生肠绞痛。肠绞痛多发生在晚上,使得孩子哭闹不止、不得安抚,家长也十分烦恼和狼狈。最常见于孩子出生后2~4周的时候,一般生后6周达到高峰,可以哭闹达到3小时;到3~4个月的时候发作时间有所缩短、逐渐缓解。有的孩子发作时还会有腹部胀气。有的时候看着孩子的小嘴似乎在寻找妈妈的乳头,表现出十分饥饿的样子,给他吃奶,他却拒绝,就要怀疑是否有肠绞痛。肠绞痛发生的原因不是特别清楚,一部分专家认为是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刺激过度敏感所致;也有可能是(母乳喂养儿)对妈妈吃的食物敏感,或者吃配方奶对牛奶蛋白过敏所致;或者确实为疾病所致。

  因此建议家长这样处理:

  ●对于母乳喂养儿,母亲避免进食一些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洋葱、卷心菜等;如果是人工喂养儿,也要注意是不是对牛奶蛋白过敏,建议改换水解蛋白奶粉尝试喂养。如果这样处理后肠绞痛有所缓解,说明以上的判断正确,乳母就要注意不要吃容易引起孩子过敏的食物,人工喂养儿就要喂水解蛋白奶粉。

  ●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过凉或者吃进气体过多,否则会激惹肠道,引起肠绞痛。

  ●一旦发生肠绞痛,家长可以抱起孩子,搂住或轻轻摇动孩子,四处走动可以缓解肠绞痛。也可以顺时针按摩孩子腹部或者用温毛巾热敷腹部达到缓解目的。亦可以让孩子俯卧在大人的膝部,家长轻轻按摩孩子背部也有助于缓解肠绞痛。

  ●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同时伴有呕吐、面色不好、腹部比较紧张、有肠形或者摸着有包块、长时间不解大便或者大便呈果酱样,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2、对于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

  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如频繁更换照顾者、生病住院、生活规律发生改变、白天过度兴奋,或者受到一些刺激(可能这些刺激对大人来说比较平常,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很强烈,如突然的噪声、突然的体位改变、处于陌生环境、陌生人的出现或恐吓等),均能引起婴幼儿不适应而影响睡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不安,甚至夜惊、梦呓、磨牙、梦魇或梦行症等。

  梦呓:就是说梦话,表现为睡眠时讲话或发出类似讲话的声音,甚至在睡眠中唱歌或哭笑。这是因为有的孩子入睡后大脑并没有完全休息,一部分神经细胞还比较活跃,例如语言中枢。在每个睡眠周期中从浅睡眠进入深睡眠阶段,有可能做梦,并出现说梦话的情况。

  梦魇:白天受到恐吓或过度兴奋,或睡眠时呼吸不畅等因素,均可使幼儿发生梦魇。表现为宝宝从噩梦中感到四肢受压不能动弹而突然惊醒,醒后仍有短暂的情绪紧张,并伴有出冷汗、心悸及轻度面色苍白现象,对梦中紧张景象可恍惚回忆,片刻后安静入睡。多为过度紧张所致。

  夜惊:从睡眠中惊起,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激动不已、大声喊叫啼哭,而且不易叫醒、不听劝慰。15分钟后又入睡,醒后不能回忆。

  梦行症:可在精神因素作用下发生,也是癫痫的表现之一。患儿从睡眠中起床,步态不稳如醉酒状;面无表情,往往不语;在室内走动,可避开障碍物。片刻后自行上床复睡。有时绊倒在路旁后立即入睡,醒后对梦中的经历不能回忆。

  夜惊可能发生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认知发育相互作用的中间过程。而梦呓或梦行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夜惊和梦游也有可能是神经症的一种表现或者是癫痫的一种症状,因此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3~9岁的孩子还可能发生频繁打鼾、磨牙症和梦魇。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咽部的淋巴组织处于生理性生长高峰,气道变窄易感染,牙齿发育处于恒牙替代乳牙的萌动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有关。

  明白这些原因就知道为什么有的孩子易出现入睡困难、睡眠障碍的情况,而发生有悖于正常现象的表现。这与“魂”没有任何关系,“叫魂”是没有用的,更何况我们人没有什么“魂”。

关键词标签:育儿,隔代育儿,睡眠,睡觉
资讯推荐
网友留言
暂无留言
在婴童品牌网请文明留言,共建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特别提示:
·如本网部分转载之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婴童品牌网联系。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 来源:婴童品牌网www.01baby.com。
婴童品牌网旗下城市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石家庄 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江苏 南京 苏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安徽 合肥 福建 厦门 漳州 湖北 武汉 江西 南昌 山东 济南
 青岛 河南 郑州 山西 太原 湖南 长沙 海南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贵州 云南 陕西 西安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