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三板摘牌800余天后,曾经的“婴童零售第一股”孩子王再次向A股发起冲击。深交所近日披露了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孩子王”)IPO招股书,拟在创业板上市。
招股书显示,此次孩子王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约1.09亿股,募集资金约24.49亿元,有六成资金用于继续扩张门店。如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孩子王或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婴童用品零售品牌。业内认为,孩子王应注重提升线下门店的体验感,大幅扩张门店面临一定风险,能否因此占领更多零售市场仍是未知数。
募集资金为扩张门店
据招股书披露,孩子王计划募集资金24.49亿元,其中15.32亿元用于全渠道零售终端建设项目,即六成以上的募集资金用于继续扩张门店。招股书中介绍,未来3年将利用本次募集资金在江苏、安徽、四川、广东、重庆等22个省(市)新建门店300家,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零售终端网络布局。
2019年,孩子王开始大规模扩张,全年门店净增94家,超过前两年之和。截至2019年末,孩子王已开设352家大型实体门店,服务超过3300万个会员家庭。会员人数从2017年初的1154万人,增长了约1倍,其中活跃用户近1000万人。从2019年末孩子王的大型门店分布看,集中在江苏(82家)、安徽(35家)、四川(26家)、湖南(26家)、浙江(25家)等省份,而这些省市也是孩子王未来继续扩张门店的重点地区。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孩子王的门店特点是“大店模式”,其与万达、华润等大型购物中心合作,试图打造场景化、服务化、数字化的大型用户门店。招股书中显示,孩子王的门店平均2700平方米,与同行业其他品牌相比较大,比如爱婴室平均门店约为600平方米,乐友平均门店为200-600平方米。
据估算,发行后孩子王股本将不超过10.88亿股,重新上市的估值可能在244亿元左右,而在2018年3月退出新三板前,孩子王的市值约为167亿元。
退出新三板800余天后再入场
资料显示,孩子王成立于2012年6月1日,主营业务为婴童商品销售与会员增值服务。2016年12月9日,孩子王在新三板上市,2018年4月24日起又终止挂牌。
据公告显示,孩子王2016年营业收入44.55亿元,亏损1.44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52.35亿元,同比增长17.51%,净利润为0.94亿元,实现扭亏为盈。2018年,孩子王的营业收入实现66.7亿元,同比增长超27%,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194%,扣非净利润更是增长206.69%。
营收和净利连年上涨,为何选择摘牌?官方称,摘牌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实际上,在摘牌之时,就有业内人猜想,或是为进军主板做准备。另外,也有分析认为,由于新三板市场长期冷清、交易量不高、公司难以进行再融资、部分投资人也难以退出,孩子王便选择了在新三板摘牌,转战创业板上市。
扩张经营存风险
数据显示,随着政策红利的全面释放,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从2017年开始连续下滑,到2019年降至10.48‰,人口红利逐渐减退。而孩子王却实现了明显的逆势增长,2017年至2019年,孩子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2.35亿元、66.71亿元、82.43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78亿元、2.40亿元和3.17亿元,在孩子王从新三板退市的2018年,其扣非净利润实现了206.69%的增长。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述增长会持续。业内人士认为,孩子王在过去3年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可能来自于消费升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出生率下降的影响还未完全展现出来,这种情况下,募集资金继续扩张门店,应更加注意经营风险。孩子王在招股书存在的风险中也明确指出,“未来,如我国人口出生率仍维持下滑趋势,将对母婴零售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孩子王采取的是“线下实体体验店+线上平台”的经营模式。据招股书披露,孩子王销售收入中,扫码购(门店扫码付费,可店内自取或邮寄)业务收入在2017年为5.25亿元,到2019年上升至28.91亿元,占比从10.60%上升至39.01%。扫码购与电商平台两种方式实现的业务收入占比由2017年的15.73%上升到2019年的44.21%,已然占据接近半壁江山。
孩子王董事长汪建国也曾表示,大数据时代,需要通过线下亲子体验活动,让流量变成有情感、有温度的东西。他认为,零售行业需要再度走向线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孩子王门店将更加注重体验感,未来的营业收入更加依靠门店体验带来的流量,这或许是孩子王募集资金扩张门店数量的原动力。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孩子王应该更加注重提升线下门店的体验感,提升从门店体验转化为线上营收的能力,未必需要继续大规模的门店扩张,体验型门店带来比较大的成本压力,未必是最优选择。正如招股书中的风险提示,“门店的扩张会因为市场培育期的长短差异、前期资金投入、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而面临一定风险”,孩子王是否能够通过门店数量大幅扩张占领更多零售市场,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