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婴童品牌网 > 育儿经 > 宝宝手册 > 从哪里开启女孩的成长之旅

从哪里开启女孩的成长之旅

婴童品牌网  发布时间:2020-5-7 9:10:30
摘要:孩子的成长漫长而又琐碎,茨威格笔下的“变形的陶醉”离今天既远又近。愿为人父母者多一些发自教育原点的思考,帮助孩子的成长“变形记”多一些春风沉醉的美好,少一些触目惊心的破碎。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被称为“心灵捕手”,他的长篇小说《变形的陶醉》讲述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不可挽回的“变形”,这个发生在上世纪初奥地利乡村小镇的成长故事,对今天的父母也是一场深刻的情感教育。

  从单调生活奔向花花世界

  故事主人公克里斯蒂娜的成长环境很单纯,略受教育后从事一份稳定的邮政员工作,无怨无悔地照顾卧床的母亲;小镇上一位本分的小学地理老师,用含蓄而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对她的追求和对平凡日子的向往。然而,克里斯蒂娜隐隐察觉到生活日复一日的单调,青春在对日常支出过分的精打细算中黯然神伤,重复又低级的工作,则将本来就平淡如水的生活压缩得面目可憎。

  一封电报的到来,打破了寻常而平庸的生活。克里斯蒂娜的姨妈克拉拉年少时私奔离乡,于美国发迹,如今要回欧洲度假,邀请克里斯蒂娜同去。年老卧床的妈妈眼睛放光:女儿一辈子的机会来了!相较于妈妈的心情激荡,善良的克里斯蒂娜考虑的是谁来照顾病重的母亲。直到出发前,她依旧怀着焦虑和愧疚。

  抵达瑞士五星级度假酒店门口的那一刻,克里斯蒂娜第一次体验到自卑与惶恐。花花世界的大门向她打开,她无法拒绝姨妈送的华服穿在她身上后别人投来的目光,无法拒绝随之而来发生的生活巨变:所有的上流人士开始向她打招呼,年轻优渥的男子开始邀请她参加派对,尊贵的爵爷想向她求婚,姨父送给她优厚的零花钱……“变形的陶醉”之旅,仿佛让她的年轻与美丽重新勃发。

  就在欢乐的顶点,另一个姑娘因为嫉妒克里斯蒂娜,发现她对上流生活并不了解,便开始搜集证据证实她并非贵族小姐,而是姨妈家的穷亲戚。于是,恶毒的流言在度假村流传,令姨妈恐惧的是——自己费尽心思成了体面人,而流言的发酵很有可能让她不光彩的私奔历史浮出水面。惊慌之中,姨妈决定停止休假,让克里斯蒂娜回家。

  慌不择路逃离现实却走错路

  激荡的圆舞曲突然按下了终止符。这次度假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所有脱缰的欲望,却独独关上了希望之门。现实的落差让克里斯蒂娜心灵失衡落入万丈深渊。面对母亲的去世,她很麻木;面对亲戚的来访,她厌烦那股穷酸气;曾在邮局里兢兢业业工作的她,换了一副和人吵架的嘴脸;小学老师的追求也让她感受到莫名的厌恶。

  比怨天尤人的绝望更可怕的,是在慌不择路逃离现实的时候,握住了一根错误的救命稻草。此时她认识了一个男青年,两人惺惺相惜且一见如故,却很快发现彼此的感情对生活的改善于事无补,从独自绝望到双双深陷泥沼,正当两人约定一起放弃生命时,男青年发现了邮局让女孩保管的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在他的蛊惑下,他们决定制订周密的计划,把钱拿走,亡命天涯……

  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不难想象他们后来的日子,要么在监狱度过,要么在流浪中困顿,总之一定与幸福安宁无缘。小说自然是传奇,人生的陡变却真实。

  克里斯蒂娜的命运,让我不由想起许多女孩的成长。在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有的女孩遇人不淑却不自知,有的孩子遭遇突发事件后就性格大变,有的孩子离开父母就像脱缰的野马般不计后果……这些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该如何养育孩子?

  当下也有不少流行的教育观念,如女孩要富养,要给予丰富的物质条件,别让一顿大餐就蒙了眼。后来还有人更进一步提出要贵养,在物质条件基础上要培养贵气,别让女孩被“大尾巴狼”用点花式手段就哄走。

  然而,不得不遗憾地说,这两种养育观念都是伪命题,是短视的父母爱子心切的美好幻想,实际上都不足以给予孩子与真实世界相对的力量。

  富养、贵养不如慧养

  富养,会让父母背负过重的经济压力,挑战父母的经济上限,是物质社会刺激下不长远、不正常的反应。更糟糕的是,富养的教养理念甚至在暗示所有父母,如果你不够富有,你不仅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还不能够护她周全。实际上,富有永远没有标准,教育从来不是用钱堆出来的成果。

  贵养也有局限性,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从教育的根本出发,培养目标还局限在对“贵族社会”的幼稚幻想,以及从技艺层面让孩子看起来优于常人。遗憾的是,类似药家鑫这样的孩子,就是贵养而不得法的极端典型。

  基于以上思考,我想倡导慧养,用真正的智慧养育孩子,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共赴一场灵魂的旅行与智慧的修炼。孩子有权知道世界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她的世界应该足够丰富、美好和真实,这种立体的认知会让孩子更强大。在这场灵魂的旅行中,父母应学着在变动不居的世界里有一颗现世安稳、积极创造并自足圆满的心,让自己和孩子过上富足的精神生活,拥有“绝不会灵魂入不敷出”的人生。

  智慧的父母不会一味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而是适时适度地让孩子意识并承认父母的有限性。承认自己有限是有难度的,父母要有节度、知界限,在点滴的熏陶中让孩子知道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孩子就不会沉迷在自以为是、自我幻想的陶醉中。

  孩子的成长漫长而又琐碎,茨威格笔下的“变形的陶醉”离今天既远又近。愿为人父母者多一些发自教育原点的思考,帮助孩子的成长“变形记”多一些春风沉醉的美好,少一些触目惊心的破碎。

  (作者 张蔚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标签:女孩,教育
资讯推荐
网友留言
暂无留言
在婴童品牌网请文明留言,共建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特别提示:
·如本网部分转载之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婴童品牌网联系。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 来源:婴童品牌网www.01baby.com。
婴童品牌网旗下城市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石家庄 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江苏 南京 苏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安徽 合肥 福建 厦门 漳州 湖北 武汉 江西 南昌 山东 济南
 青岛 河南 郑州 山西 太原 湖南 长沙 海南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贵州 云南 陕西 西安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