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婴童品牌网 > 育儿经 > 教育中心 > 入园之初如何正性解读孩子的心理需求?

入园之初如何正性解读孩子的心理需求?

婴童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9-9-4 11:34:28
摘要:孩子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种解释,你的解读要能够帮助孩子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加剧问题,更不要因此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成长!身为父母,应该看见更多的养育需求,而不是蓄积无穷的担忧!

  新入园的孩子,常有如下行为表现,面对孩子的反应,父母常有自己的解读,这些解读是怎样的?这些解读是否能够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孩子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孩子内在心理发展需求的正解又是什么呢?

  总哭闹

  初来幼儿园,孩子哭闹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是当我们的孩子哭的程度更厉害,比别的小朋友哭的时间更长时,父母往往容易判定孩子适应得慢一些,差一些。可能还会考虑到孩子之前的分离经验、个性特点等诸多事宜。

  如果仅仅根据哭闹现象,据此就判断孩子对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很容易让父母感到担心和焦虑。更为重要的是,这往往不是正确的推理,也不是正解。因为现实会告诉你,那些最初哭得时间最长、程度最厉害的小朋友未必就是适应最慢最差的孩子。

  换个角度,从孩子的哭闹表现中,父母应该更多地看到孩子跟自己亲密的情感基础,感受到孩子对自己的依依不舍,即孩子哭闹的心理需求是在“表达依恋”。此时,父母应该在心里偷着乐,感到欣慰,毕竟自己辛苦养育了三年多的宝贝,是那么在乎自己,那么依恋自己。而不仅仅看到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

  用心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分离焦虑在三岁并不是最强烈的阶段,在六个月左右出现陌生人焦虑以后,宝贝往往在一岁半左右经历了分离焦虑的最高峰值,而三岁,宝贝已经做好了离开父母,独自迈入社会的准备。而且宝宝八个月左右有了客体永存的概念,再加上大量的藏猫猫捉迷藏游戏,孩子早已能够理解父母即使不在眼前,但依然存在于某个空间,他们也坚信,在一定的时间以后,父母会如约出现,接自己回到心心念的家里。

  由此看来,面对孩子入园之初的哭闹,父母们懂得告诉自己,宝贝儿很爱爸爸妈妈,就足够了!

  不想谈

  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跟孩子聊天,“今天开心吗?交到朋友了吗?吃什么好吃的了?”孩子可能什么都不想说,不想提!有时还会哇哇地再哭上一会儿。或者用负性的情绪和言语回复:“我不知道!什么都没吃!什么都没做!我不想说!我讨厌幼儿园!我不想听到幼儿园这几个字!”

  如果孩子这样,父母就认为孩子对幼儿园生活没有任何兴趣,那真的是为时太早!因为孩子才刚刚进到幼儿园,并没有放轻松地了解幼儿园,就这样盲目排除和拒绝,显然不是他们真正的内心想法。

  孩子说不想谈,可能是真的不想谈,存有最初的抗拒,但是一周以后,如果孩子还是这么说,恐怕就是父母跟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问题了!当孩子处于负性的情绪状态里,父母再让孩子回答问答题,孩子自然是拒绝的。什么是问答题?上述父母的询问都是问答题的典范!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询问呢?

  班级里老师会告诉家长,这几天孩子们都会在幼儿园玩什么游戏,也会适当分享照片,父母也会进到幼儿园和班里看到真实的环境,这些都是父母跟孩子谈论幼儿园的材料。采用情境回顾和部分提示的方法最适合不过,比如跟孩子说,“老师今天吹的泡泡大吗?跟咱们家的一样吗?你抓到了没有?”“你们的小青蛙好玩吗?是不是能跳得很高?”“你旁边坐的,那位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你们一起玩了吗?”这样的问题,孩子更容易谈论和回答。

  因为,小小的孩子往往受制于情感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无法独立提前先前经历的信息,便会直接回复父母,“不知道!”而当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些线索,就能够让孩子的回忆有些支架,便于回溯。

  说谎话

  如果孩子跟你说,老师骂他打他了!您会怎么想。如果您对幼儿园有足够的信任,一定会认为孩子在说谎话!可是,宝贝在家从来不说谎,自己一向教育孩子要诚实,怎么就一进幼儿园就扯谎了呢?道德这么快就出现问题了?如果老师知道了,那该多尴尬啊!

  不用担心,此时我们可以认为孩子是在说一些与现实不符,不真实的话语,而不界定为他们是在撒谎。真正的撒谎,往往是个体为了个人的某些企图,特别是那些恶意的自私企图,故意说假话,有意诱导他人相信自己,按照自己预设的陷阱跳下去。

  显然,我们的宝贝还没有如此高深的心智水平,孩子们撒些小谎,只是表达了他们内心对幼儿园和老师还没有完全接纳,有些小排斥,想通过让父母了解幼儿园的不好,从而做出不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决定,达到自己不上幼儿园的心愿,仅此而已。

  随着幼儿园生活的到来,孩子会学会真正的撒谎,但是父母仍然不用担心,因为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心理学有研究结果表明,越能撒谎的孩子越聪明!但是,孩子更不会无休止地撒谎下去,因为他们的道德会逐渐发展而来,对谎言行为起到很好的识别和约束作用。

  有暴力

  孩子打人了?您会自责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吗?孩子被人打了,您会认为别人的孩子没有教养吗?这些经典条件反射般的想法,自然而然可以有,但是却难以解决孩子的问题。

  在欺负和被欺负的关系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在孩子的冲突里,无论身处哪一方,都暴露了孩子社交技能缺乏的心理诉求。孩子的反社会行为可能会出于本能,也可能会模仿习得;而孩子的亲社会行为也会出于本能,也会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因此,行为举止上有暴力的孩子,往往需要更多社交技能的学习。

  当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要多从别人的感受这一角度引导孩子充分考虑小朋友的反应,“小朋友该有多疼啊?他会很伤心的!他还能喜欢跟你玩,与你做朋友吗?你说声对不起,她就没有那么伤心了!”这样引导的效果会比“别人也会打你!老师会批评你!你这样不对,特别不好!”要更能长远地在本质上驯化孩子的社交行为。

  当自己的孩子被打了,要拥抱给予安慰,为孩子打气,让孩子明辨是非,勇敢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学会自我保护!“他打人是不对的!自己躲着点儿,大声说他不能打人!告诉老师去!”适度即可,过度渲染反而会让孩子太娇气,娇气对孩子终究百害而无一利。过多的防护,也容易让孩子还没有开始社交,就开始畏惧社交。

  父母们不用太担心,孩子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会如何与人愉快地相处。很快,他们就会知道如何和平解决争抢和冲突。但是到了中班,特别是男孩子,会进入一个新的争抢高峰。

  怕老师

  孩子想尿尿,想喝水,想玩某个玩具,想妈妈,不敢跟老师说,是老师太凶了吗?如果别人的孩子都能跟老师很亲近了,我们的孩子还是怯生生,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很懦弱胆小呢?

  胆小胆大,很多时候都是相对的概念,并不是完全绝对的状态。有些孩子在熟悉的家人面前,胆子大得很,但是在不熟悉的环境里,就会退缩害羞。但幸运的是,无论孩子的个性特点如何,熟悉度都能为孩子带来胆量上的增长,也就是说,胆量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提升。

  根据幼儿园里,孩子需要跟老师沟通互动的环节,父母假扮老师和小朋友,从一进门就开始演习幼儿园里的情境,不仅是帮助孩子放松的游戏,也是能解决孩子“怕老师”的有效方法。让孩子练习表达自己想法的需要的固定句式,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除此以外,把老师善意的内心解读给孩子听,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譬如,“老师可喜欢你了,你要不跟老师抱抱,说说话,老师肯定觉得你不喜欢她,她恐怕会伤心的!别让老师伤心呀,去跟她打个招呼,拉拉老师的手,老师一定会特别开心的!”

  不想来

  几周过去了,孩子一早起床时,晚上睡觉前,可能还会说不想来幼儿园。难道孩子真的就不喜欢上幼儿园吗?未必!

  因为,即使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生活的中大班孩子,也有不想来幼儿园的时候,特别是放假时期,跟爸妈愉快度假以后,或者是家里有好的玩伴有趣的玩具时,更是不想离开。

  但父母要知道,孩子都有贪婪的本性,他们往往既喜欢家里,又喜欢幼儿园。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孩子早上哭闹着不想来幼儿园,晚上又会哭闹着不想离开幼儿园,他们总会特别留恋眼前的事物,而不是记忆中的事物。

  孩子说不想来怎么办呢?给他们找些新的惦念吧,这会极大提升他们对幼儿园的归属感,从而加快适应。比如告诉他们:“幼儿园里的大滑梯都想你的小屁股啦!那棵大树站得高高的,一直在盼着你来呢!你的小水杯小床都想念你的味道了!老师和小朋友看到你没来,会失望的!”

  当孩子内心有了自己的惦念,就会主动靠近这些人和物,注意力转移了,他们不再只依恋家人,也会慢慢爱上幼儿园里的一切!

  孩子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种解释,你的解读要能够帮助孩子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加剧问题,更不要因此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成长!身为父母,应该看见更多的养育需求,而不是蓄积无穷的担忧!

关键词标签:幼儿园,入园
资讯推荐
网友留言
暂无留言
在婴童品牌网请文明留言,共建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特别提示:
·如本网部分转载之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婴童品牌网联系。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 来源:婴童品牌网www.01baby.com。
婴童品牌网旗下城市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石家庄 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江苏 南京 苏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安徽 合肥 福建 厦门 漳州 湖北 武汉 江西 南昌 山东 济南
 青岛 河南 郑州 山西 太原 湖南 长沙 海南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贵州 云南 陕西 西安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