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婴童品牌网 > 育儿经 > 热点 > 增强生育意愿的关键是国家主力承担基本养育成本

增强生育意愿的关键是国家主力承担基本养育成本

婴童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9-1-24 11:00:36
摘要:大多数家长,在初婚初育阶段都是自己的事业拼搏期,二十几三十岁的人对成本会比较敏感,在小孩进入义务教育尤其是读上中学后则是职业生涯的平稳期,在财务上通常会略有可张罗的空间。因此,要高效地增强生育意愿,第一步工作应在家长的拼搏期提供足量且适当的支援,避免生育变成一种就业障碍,确保为幼儿阶段的小孩有保障地提供照护服务。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的人口数字,其中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大幅减少200万人。原国家卫计委官员曾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一书中推算,2018年的预测出生人口数最少也有2082.4万人,若不实施全面两孩则只有1724.8万人。但现在这个1523万,比预测的不放开情况下的数值还低,相当值得担忧。

  对我国生育率走低原因的分析,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有相当一致的指向:养育成本太高。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有比较一致的共识,生育率低不利于国民经济甚至民族的长远发展。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既然全民共识与公共利益的指向都如此一致,那么,由国家来承担起主要的养育成本,就是一个应然的方向。循着这一思考方向,改革的清单一目了然,需要的主要是决心和意愿。

  这里先要界定清楚生育中的基本需要。国家的职责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为家庭提供养育支援上,应承担的仅限于基本开支,例如产假、公办幼儿日托、义务教育到公办大学的成本,至于读高端民办学校、参加高价游学团和出国留学等非基本需要类的支出,都不应列在考虑范围内。

  在这条可以列出的长长的清单中,有两项内容最为迫切。第一项是由国家主力承担生育成本。众所周知,年轻女性相对难找工作,越是未婚未育越难找,原因是企业大多不愿招一个女职工进来,出工资给她放产假去生孩子。相关部门的应对措施往往是惩罚歧视女性的单位,以及严格地执行产假制度。然而,这都没有触及生育成本这个核心问题:企业并非性别歧视女工,仅仅是想最少化成本。在企业找方法规避这个成本之后,这个成本变成了由女性及其家庭承担,结果就是女性在求职与生育之中必须二选一,相当一部分女性为了求职或为了保住饭碗,就要用尽办法证明自己不打算生育小孩,延后生育甚至不生,压低了生育率。要破解这个问题,关键是让生育成本与企业经营成本脱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明确生育成本由国家出,所有产假成本均由国家支付,最好还奖励保障职工生育权的良心企业。目标是让女性不必为生育付出太多职业发展代价,从而回复其生育意愿。

  第二项紧迫的内容,是国家财政应主力承担托儿服务。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推动地方办更多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这个政策当然是好事,就像当初放开二胎和延长产假等政策一样,都相当符合民众的期望,但需要更加明确的一点是,在各大中城市幼儿园学位紧张的背景下,如果大量营利性的民办幼儿园改为公办园或普惠园,收费降低后,服务提供者的营运诱因何处而来?这里只能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地方政府提供财政补贴,补价差;二是幼儿园成为一种慈善服务,寄望营运者和工作人员以献身精神来参与。常识告诉我们,前者会有巨大的地区间差异,后者将难以获得稳定优质的服务提供,均非上策。事实上,这件事要做成,最好的做法是把义务教育向前延伸三年,所有小孩满了三岁后均可以免费进公办或普惠幼儿园,费用由财政全额支持。

  大多数家长,在初婚初育阶段都是自己的事业拼搏期,二十几三十岁的人对成本会比较敏感,在小孩进入义务教育尤其是读上中学后则是职业生涯的平稳期,在财务上通常会略有可张罗的空间。因此,要高效地增强生育意愿,第一步工作应在家长的拼搏期提供足量且适当的支援,避免生育变成一种就业障碍,确保为幼儿阶段的小孩有保障地提供照护服务。无法回避的是,这一步工作要做好,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国家。

  中山大学副教授 陈永杰

关键词标签:生育意愿,出生人口
资讯推荐
网友留言
暂无留言
在婴童品牌网请文明留言,共建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特别提示:
·如本网部分转载之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婴童品牌网联系。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 来源:婴童品牌网www.01baby.com。
婴童品牌网旗下城市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石家庄 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江苏 南京 苏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安徽 合肥 福建 厦门 漳州 湖北 武汉 江西 南昌 山东 济南
 青岛 河南 郑州 山西 太原 湖南 长沙 海南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贵州 云南 陕西 西安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