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婴童品牌网 > 孕婴童行业资讯 > 婴幼儿奶粉 > 小乳企停产、大品牌洗牌 中国奶粉业何去何从?

小乳企停产、大品牌洗牌 中国奶粉业何去何从?

婴童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6-11-22 15:26:03
摘要:尽管新政为乳企留了过渡期,但行业内目前已有部分小乳企停产或转产,并加大促销力度、清理库存,希望能够在过渡期之前清理多余配方产品,过去扎堆三四线城市的小品牌已出现缺断货,这正是由于部分小厂家已开始减产停产。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则在忙着转产中老年奶粉,目前国内小企业的生存之道,要么转产,要么就只有等待有许可证的大品牌收购。

  天气渐寒,当人们每天早晨在考虑是否多穿衣服时,中国婴幼儿奶粉企业却提前进入了寒冬。

  近日,几大跨国婴幼儿奶粉企业纷纷公布了三季度财务报告,尽管“洋奶粉”一直不承认“中国一咳嗽,全球跟着抖”,但几大跨国婴幼儿奶粉公司在解释这份不合格的全球销售报告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中国。

  一个更重要的背景,还是自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规,牵动了无数父母的心,在更有利于中国乳业市场发展之余,也可能将彻底改变我国奶粉行业的市场格局。

  中国将成全球最大婴幼儿奶粉市场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孕婴产业被普遍认为将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据统计,今年随着很多家庭迎来了“二宝”,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需求激增,2018年中国婴幼儿乳粉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97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婴幼儿奶粉市场。曾有分析显示,以我国二孩政策提高生育率10%估算,2016年至202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新增婴儿170万,由此带来的奶粉市场增量约140亿元。

  需求上升带来了更大市场,然而对国内目前很多奶粉企业来说,却有可能“吃不到嘴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我国海淘产品已逐渐上规模,2015年通过海淘、代购及跨境等方式进入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有10万吨之多。另一方面,被誉为“最严新规”的奶粉注册制,将会使今后国内市场上的奶粉配方大幅减少,一大批小品牌被清理出局,奶粉行业进而迎来整合与洗牌。

  专家告诉记者,尽管新政为乳企留了过渡期,但行业内目前已有部分小乳企停产或转产,并加大促销力度、清理库存,希望能够在过渡期之前清理多余配方产品,过去扎堆三四线城市的小品牌已出现缺断货,这正是由于部分小厂家已开始减产停产。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则在忙着转产中老年奶粉,目前国内小企业的生存之道,要么转产,要么就只有等待有许可证的大品牌收购。

  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奶粉行业的市场在扩大,但今年以来各大品牌的经营却都算不上好。

  今年4月,贝因美在一季度报告中预计上半年可扭亏为盈,然而实际半年报却显示,其净利亏损为2.14亿元,同比跌幅达108.07%。包括合生元、雅士利、圣元等在内的国产奶粉大品牌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雅士利今年上半年净利同比下跌80.06%;2015年,合生元营养品业务贡献了82.4%的收入,作为主营业务的奶粉营收占比已下滑至17.6%。

  究其因,在专家看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新政的实施,使得中国奶粉行业进入了洗牌“加速度”时期。按照奶粉新政要求,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共9种产品配方,按此推算,目前国内市场上3000多个品牌(线上+线下)将被砍掉1/3,再进一步中国市场上可能将仅剩400多个品牌,近八成品牌将被淘汰,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足够渠道的小型奶粉企业,都将为大品牌让道。

  专家向记者介绍,目前,面对新规的国内奶粉企业已经纷纷开始出招应对,合生元的奶粉配方注册工作已经开始,配方数量较多的圣元国际,也已将180多个配方提前安排取舍完毕,雅培等洋品牌,则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少数产品上,使产品品质更加过硬。

  可以想见的是,新规实施后,我国奶粉监管将成为全世界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此举不但可以保护更多中国婴幼儿的食品安全,同时也能提升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使大企业更专注于重点品牌、产品质量的塑造,成为中国乳业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强心剂。

关键词标签:奶粉,进口奶粉,婴幼儿奶粉
资讯推荐
网友留言
暂无留言
在婴童品牌网请文明留言,共建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特别提示:
·如本网部分转载之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婴童品牌网联系。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 来源:婴童品牌网www.01baby.com。
婴童品牌网旗下城市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石家庄 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江苏 南京 苏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安徽 合肥 福建 厦门 漳州 湖北 武汉 江西 南昌 山东 济南
 青岛 河南 郑州 山西 太原 湖南 长沙 海南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贵州 云南 陕西 西安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