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青蛙王子(中国)日化有限公司联合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鸟种子举办的“你爱对了吗——如何播下对的种子”公益大讲堂活动在重庆市大礼堂酒店举行,活动吸引了200多位家长参加。
据了解,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于2012年间已在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4场活动。每期活动均邀请育儿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专家进行专题演讲,观众互动讨论。活动旨在推广正确的育儿知识,倡导社会各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提供专注于儿童教育的话语平台。
儿童心理专家书密现场演讲
教育有缺失 制度需改善
最近,反映儿童教育问题的事件屡屡发生。资阳市14岁少年因上网被骂,向家人食物投毒;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轮奸少女、13岁00后小情侣生娃等。反映了我国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教育的失衡往往会造成许多的伦常悲剧。直面儿童教育的缺失问题,反思与改进教育方法,已经成了广大家长乃至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表明政府加强改善儿童教育制度的决心。前不久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重庆市代表团多名代表就儿童教育相关领域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建议将农村学龄前儿童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由财政承担农村幼儿教育费用,从贫困县入手并逐步实现全覆盖。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坡区教委副主任、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则建议在学校建立评价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外,还可对课程设置进行调节,让孩子感觉学习有意义。“我们的教育,一定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建议道。但儿童教育如果仅仅是制度层面上的努力,往往是不足够的,家庭教育更显重要。
家庭教育 从建立“清晰思考”开始
前不久,一则孩子偷手机不承认,以死相逼,妈妈辞掉万元月薪专门在家带孩子的新闻让人不禁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会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总感到疲倦不堪?在公益大讲堂的活动上,儿童心理学家书密解构:“因为大部分的父母没有清晰地思考!方法用错了,爱的不正确。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力量是相当大的,要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需要思考自己是处于怎样的一个状态。
书密与现场嘉宾及公益组织志愿者合影
据书密介绍,我们的父母总共具有五种自我状态,分别是:滋养型父母、控制型父母、成人状态型、适应型孩童、自由型孩童。五种自我状态各有其独特的特征,其中滋养型的父母对孩子时刻充满温暖、关怀、安慰、鼓励,极致时或会造成溺爱;控制型的父母爱对孩子进行教育,喜欢教训、控制他们,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成人状态型的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则习惯以理性的角度看待、回应,精于计算,尊重事实;适应型孩童的父母对孩子往往充满了担忧、焦虑、不安,对孩子的成长缺乏信心;与适应型孩童恰恰相反的是自由型孩童的父母,他们只关注自己的需要,往往会忽略对孩子的正常关注。
五种自我状态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形成不一样的结果。
“将来孩子会变成一个什么人,也跟你现在怎么对他(她)有直接关系。”书密在会上说道。
“我平时对待孩子是滋养型的,但换一个角度因为其他事情就变成控制型了,该怎样去界定这个事情呢?”现场的一位母亲问道。
书密女士表示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事实上,教育孩子之时,每种自我状态都是父母必需的。关键的一点在于,作为父母,需要清晰思考自己当时是处于一个怎样的自我状态,以及根据状况转换不同的自我状态来应对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