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婴童品牌网 > 孕婴童行业资讯 > 婴幼儿奶粉 > 蒙牛伊利等纷纷涨价 是否有价格联盟之嫌?

蒙牛伊利等纷纷涨价 是否有价格联盟之嫌?

婴童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1/3 19:43:36
摘要:每年元旦前后一般为促销季,而今年元旦前后众多乳业巨头在这时纷纷涨价,成本推动论遭受网友质疑,涨价是否意味着“高品质”?乳品企业在“理直气壮”涨价的同时,是否也应“hold住”质量?涨价并不是无限制的,还是受市场因素制约的,如销售量下滑,企业不仅要考虑涨价的幅度,更必须正视质量问题。

  元旦前后,原本在应该主打“促销牌”的时段,众多乳业巨头却纷纷打起了“涨价牌”,让网友纷纷质疑起其“成本推动论”。而更让网友愤愤不平的是,涨价是否意味着“高质”?在屡屡出现质量问题被曝光之后,乳品企业在“理直气壮”涨价的同时,是否也应“HOLD住”质量?

  乳业巨头价格普涨 网友质疑“成本推动论”

  2011年12月29日,网络上纷纷转载消息:继光明之后,从2012年元旦起,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部分乳制品涨价,涨价幅度为每箱1至2元。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何小唐对记者回应表示,此次提价品种涉及三元品牌的常温奶9个品种和入户牛奶的13个品种,总体提价幅度为1%至2%。提价范围是入户牛奶仅限于北京地区,常温奶除北京外还涉及外地市场,目前三元食品已向所有三元牛奶经销商和零售商下发了提价通知。

  至于提价原因,何小唐解释道,有包装等原材料的涨价、奶源价格波动,此外还有用工成本的提高、物流成本的增加等。“总的来说,此次涨价是考虑到成本核算各方面综合因素进行的。”

  蒙牛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卢建军表示,个别产品确实进行了价格调整,主要涉及冠益乳等品牌产品,调价理由为“每年都有部分产品进行微调”。

  伊利集团给予的答复是,受原材料影响,调整了北方部分市场的个别小品类产品价格。

  在得知这一“坑爹”的消息后,众多网友纷纷质疑“成本推动论”是否站得住脚。

  腾讯网友“光武”亦表示,之前奶制品就已经开始在包装上靠减少分量变相涨价了,现在居然在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受到质疑的时候公然涨价,实在是理解不了。

  网友指出,公告显示,伊利股份(20.43,0.51,2.56%)2011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净利润达290亿元和1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137%;蒙牛股份2011年上半年纯利润亦同比增27.6%至7.898亿元。

  更有网友指出,集体涨价是否有价格联盟之嫌?网友“锟头”就质疑,涨价是因为垄断和价格联盟造成的。

  业内回应

  涨价“意料中情理外” 时间节点值得推敲

  据介绍,受多种涨价因素影响,从去年初至今,根据上海市奶价协商机制成本测算,原料奶的价格已经提高了两次,目前上海市原料奶的基础价格是每千克3.77元,蛋白质等指标稍优一些的原料奶价格目前为每千克4.2元或4.3元。

  由于成本推动导致的乳制品涨价,事实上是在“意料之中”,却是在“情理之外”。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认为,奶企运输成本、财务费用、人工等刚性成本确有上涨。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介绍,奶业工人的工资一直“节节高”,月薪从2009年的1500元上涨到了2010年的1800元-2000元,到2011年,已经达到了约2200元-2500元。据统计,由人工成本和流通成本带来的成本上涨,将推动奶制品2%左右的成本上涨。

  奶企成本上升还有一块重要内容来自于广告费用。

  然而,除了人工和流通成本,奶业涉及的其他部分成本却在一定程度有所下降。“国内奶制品的成本主要包括添加物、奶粉和包装,而这三块的价格最近都是下降的。”王丁棉说。

  据介绍,包装材料价格“高峰期”已经度过。以250克利乐砖包装为例,最高的时候是一只0.45元至0.5元,而现在由于市场竞争加大,更多的包装生产商加入,每个成本大概0.25元。

  而作为主要添加剂之一的糖,也从每吨8000多元的高位逐渐降到了6000多元;乳糖价格从每吨1.9万元至2万元下降到了每吨1.5万元至1.6万元。

  奶粉方面,2011年9月前,进口奶粉价格为每吨3.6万元至3.7万元,9月后也降到3万元上下;国产奶粉价格也从9月份前的每吨2.9万元至3万元降到了现在的2.6万元上下。

  虽然说是“成本推动”,但选择在双节这个时点涨价却值得推敲。

  涨价不是“硬道理” 奶企还需“HOLD住”质量

  让消费者质疑涨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上涨是否真的带来了品质的提高?

  事实上,从2008年至今,国产牛奶的质量问题就一直饱受消费者质疑。

  网友“想要一只柯基犬”也认为,品质不能保证,老是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提价的同时是否也能给予更高质量标准和更健康食品环境的保证?

  曹明是表示,涨价不是无限制的,还要受市场因素制约,而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票”。如果销量大幅下滑,企业不仅要考虑涨价的幅度,更必须正视质量问题。“乳品企业正在面临新的抉择,一方面努力消化成本,另一方面提供更好品质的产品,方能重塑消费者的信心。”

关键词标签:牛奶涨价,成本推动论,乳品涨价
资讯推荐
网友留言
暂无留言
在婴童品牌网请文明留言,共建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特别提示:
·如本网部分转载之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婴童品牌网联系。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 来源:婴童品牌网www.01baby.com。
婴童品牌网旗下城市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石家庄 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江苏 南京 苏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安徽 合肥 福建 厦门 漳州 湖北 武汉 江西 南昌 山东 济南
 青岛 河南 郑州 山西 太原 湖南 长沙 海南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贵州 云南 陕西 西安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