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婴童品牌网 > 育儿经 > 快讯 > 上海2009年再创生育高峰

上海2009年再创生育高峰

婴童品牌网  发布时间:2009-1-22 14:05:00
摘要:昨天一早,钱先生带着怀孕的太太匆忙逃离人满为患的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可赶到市六医院产科门诊一看,还是傻眼:诊室外座无虚席,走廊里还站着40多人在排队等候。告别了

acheter viagra sans ordonnance en espagne http://acheterviagraenfrance.com/sans/ordonnance-en-espagne acheter viagra sans ordonnance en espagne
昨天一早,钱先生带着怀孕的太太匆忙逃离人满为患的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可赶到市六医院产科门诊一看,还是傻眼:诊室外座无虚席,走廊里还站着40多人在排队等候。告别了“金猪宝宝”和“奥运福娃”,上海今年将继续面对生育高峰———据市人口计生委预测,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仍将达到17万人左右。此前两年,上海的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6.6万和17.5万。

  产前检查拥挤异常

  “牛娃”将热热闹闹地挤进我们的生活。医院的产科门诊,是最早感受“牛娃”扎堆的地方。六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产科门诊最忙碌的时间是早上9点:“那时,走廊里黑压压都是人头,最多可挤上100多人。”那位给怀孕太太“护驾”的钱先生说,他父亲清晨5点就跑到国妇婴排队挂号,可排了几个小时,也轮不到就诊。

  同样情况也出现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产科候诊室外。昨天上午9点30分,50多个候诊座位都已经坐上了一个个“大肚皮”。据介绍,“一妇婴”近年来的分娩人数始终呈增长态势,预计将迎接8000名“牛娃”,多过去年的“奥运宝宝”。

  新华医院的登记预约排到了六七月份,连“淡季”5月都已和200多个“牛娃”有约。仁济医院产科去年曾出现过两个产妇挤一张床的情况,今年仍有可能如此。

  生育二胎明显增加

  在持续的“婴儿潮”中,产科医生不约而同地发现:“生二胎”的年轻人家庭越来越多。“一妇婴”产科副主任应豪在2006年之后,明显感到了变化:“2006年之前,我接诊的生育二胎家庭一年5-10个,现在每个月都会有5-10个。”

  “经济条件较好、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白领家庭,生第二胎的比例较高。”医生说,这些小夫妻的决定得到了他们双方父母的大力支持。孕育二胎以上的产妇,医学上称为经产妇。新华医院产科主任杨祖菁教授介绍:“过去的经产妇大多是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员,现在本地户籍的越来越多。”

  据了解,孕育“二娃”的小夫妻,年龄多在25至30岁之间,距离生育第一胎的时间大都为2-3年。许多准妈妈告诉杨祖菁:“趁着家里老人还带得动孩子,赶紧生。”在“一妇婴”门诊,记者遇到26岁的季先生,他太太正怀着第一胎,但他很肯定地说:“如果今后经济条件许可,我们会考虑再生一个。”而刚刚诞下第二个孩子的王女士,因为完成了“一龙一凤”的理想,立即成为朋友和同事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两个孩子。上海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倡导计划生育,1980年正式实行计生政策,因此如果两个80后的年轻人结合,很可能符合生两个孩子的规定条件,他们正是时下“婴儿潮”的“弄潮者”。

  专家分析,生一胎还是生二胎,将成为未来家庭的新的选择。国家人口计生委新闻发言人于学军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希望公民按计划生育,但不是鼓励可以生两个孩子的家庭只生一个,更不是鼓励不生。”

  经济危机引发“闪育”

  产科医生们也正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应豪说:“经济状况很可能影响上海的‘牛娃’出生数量。”因为本市的新生儿中,约四成以上为外来人口子女,2009年他们的父母有多少选择在上海生孩子?就业情况会左右选择。杨祖菁也发现,以往就有很多外来的准妈妈愿意在上海产检,却选择回原籍生育。

  医生们关注的第二个不确定因素是“闪育”--些白领为躲避经济危机中的裁员风险,选择生宝宝,这样至少怀孕期和哺乳期内都不会被裁。

  业内专家指出,在猪年、鼠年、牛年里扎堆出生的婴儿,未来在上学、就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更大的竞争压力,希望年轻父母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对待生育。

关键词标签:
资讯推荐
网友留言
暂无留言
在婴童品牌网请文明留言,共建绿色、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特别提示:
·如本网部分转载之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国婴童品牌网联系。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本网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 来源:婴童品牌网www.01baby.com。
婴童品牌网旗下城市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石家庄 广东 广州 汕头 深圳 江苏 南京 苏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安徽 合肥 福建 厦门 漳州 湖北 武汉 江西 南昌 山东 济南
 青岛 河南 郑州 山西 太原 湖南 长沙 海南 四川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贵州 云南 陕西 西安 甘肃 青海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